close

 

gogococonut 拍攝的 DSC_3019。

在他剛開開始習畫之初,線條兼單爽朗,透露出一種直率的個性,年輕的梵谷理想而又敏感,簡單的風景畫,他喜好以直線來描繪,描繪荷蘭的風車建築,他的鉛筆畫再再畫出農民及勞動者的辛苦,一種憂愁而悲苦的現實生活,到了巴黎之後改用油畫顏料創作,風格不同於以往,我喜歡他的技法,點狀迴旋的描繪風景如絲柏樹,Van gogh的作品用色簡單但充滿著繁複與奔放的情感,又以鳶尾花做為代表,相較於雷諾瓦的平和而雲淡風輕,更充滿澎湃的情感。

看完展後回家,突然想起第一次遇見梵谷就是鳶尾花。LA的保羅蓋茲美術館,一座蓋在山上的美術館,只能搭專用的輕軌電車上山。史上最貴的畫作,不了解他的一生與創作歷程,只覺得那是一幅很漂亮的畫。

一九八七年三月.梵谷的一幅畫作「向日葵」在倫敦以兩千四百七十五萬英磅賣出

同年十一月.他的另一幅畫「鳶尾花」在紐約以五千三百九十萬美元成交

創下繪畫買賣的紀錄

這......豈不是一種諷刺嗎?

ㄧ生窮苦潦倒.死前還飽受精神病的折磨.死前也只賣出自己ㄧ幅畫作

 

聽說這次展覽有1200樣的紀念品,特別的有梵谷紅包袋,畫作正片明信片,我卻一樣都沒買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od=area&func=style_show&RG_NO=DEAU/

其實荷蘭梵谷博物館首頁http://www.vangoghmuseum.nl

 很多自畫像http://www.vangoghmuseum.nl/vgm/index.jsp?page=5352&collection=621&lang=nlwu/

 

 網路延伸閱讀與欣賞

http://www.csie.ntu.edu.tw/~b4506010/gogh.html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sychiat/A1-2(vanGogh).htm

 

露天美術館 http://tw.myblog.yahoo.com/0931748769/article?mid=383&prev=386&next=382

 
《鳶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於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t),1888年,收藏於科倫-米勒博物館




















《玫瑰》(Roses),1889年,收藏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




















《有烏鴉的麥田》(Wheatfield with Crows),1890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安特衛普的後院》(Backyards of Old Houses in Antwerp in the Snow),1885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向日葵》(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1888年,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




















《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1888年,收藏於奧塞美術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1885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1888年,收藏於耶魯大學藝術畫廊




















《在阿爾的臥室》(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1887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有絲柏的道路》(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 ),1890年,收藏於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




















《麥田裡的絲柏樹》(A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1889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




















文生·梵谷(Vincent William van Gogh),荷蘭畫家,後印象派代表人物

 

 

 

 

 

 


《睡蓮.綠色的和諧》(Water-Lily Pond, Symphony in Green),1899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阿讓特伊之橋》(Le Pont duchemin de fer a Argenteuil),1873年



















《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1872年,收藏於巴黎馬蒙丹美術館



















《聖德尼街的節日》(The Rue Saint-Denis, 30th of June 1878),1878年,收藏於巴黎盧昂美術館



















《紅帆船》(Pleasure boats at Argenteuil ),1875年,收藏於巴黎橘園博物館


















 

沈珮君
北美世界日報台灣辦事處主任。

我們只看到金字塔頂尖的人,但,他們都不是出生即神人。最近在史博館的梵谷展,很令人深省,98幅展出作品,多數是梵谷早年習作,有人很失望未見到他最精采之作,我則是看到梵谷如何一路傷痕累累走來,如何一步步超越自己。梵谷始終很窮,他若一直作牧師,生活必然安定,溫飽絕無問題,但,他目睹礦工、農民的艱苦生活,忍不住要畫他們,他餓得癱在床上時,想的仍是他的畫,憂慮買顏料的錢又沒有了。他請不起模特兒,畫的常是身邊小人物,或風景,或靜物。梵谷展裡,我最喜歡的是「絲柏樹和兩個人物」,小徑上那棵巨大的絲柏樹,靜靜佇立,濃烈、旋轉的筆觸,突顯了安靜中的不安靜。

梵谷展讓你看到他早期的生嫩,他27歲才開始學畫,且不被看好,直到自殺前只賣出一幅畫(一說是兩幅)。梵谷活著時,永遠不知道他會成為不朽的梵谷,他每天瘋狂的作畫,即使住院時也在畫畫。錢一直都是梵谷的壓力,但,他從未為錢畫畫,因為那原本就不是他作畫的初衷。後人只看到他的精采,讚嘆他每幅畫都是天價,但,看到他的心是怎樣鮮血淋漓嗎?他最後開槍跟這個讓他頭痛的世界永遠告別,當時若要幫他留墓誌銘,上面絕不會有「成功」兩字。

「偉大的事情絕非偶然,而是堅定意志的成果」,這就是梵谷說的。凡夫俗子如我們,只看到結果,羨慕人家成功,以為人家運氣好,卻不知道關鍵在過程,在努力,在永不放棄。

 他說出了我心中想說的,也鼓勵了在低潮期的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n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